rsdc
qdhc
sbxf
dyjd
ygzc
xwjd

三才

[日 期:2017-05-05]

閱讀:1897 次

「三才」是一貫道在扶鸞(又稱飛鸞、開沙、扶箕、扶乩)儀式中的三種角色,他們將仙佛或亡魂所要表達的訊息,透過儀式所用的鸞筆和沙盤傳達出來。其中在沙盤上寫出訊息的扶乩者,稱為「天才」;抄寫沙盤文字者稱為「地才」,報字者稱為「人才」。另有一種降鸞方式稱為「借竅」,乃仙佛借用天才的身體現身說法,不僅能夠寫字,還有言語與行動;此時的天才也被稱為「竅手」。若以職司來看,「天才」相當於在民間教派或鸞堂中的「正鸞生」,「地才」相當於「筆(抄)錄生」,「人才」則相當於「唱生」。但一貫道認為一般民間的宮廟、神壇、鸞堂的扶乩屬於「後天乩」,而認為自己的扶鸞則屬於「先天乩」。

天才的性別男女不拘,因為認為人的先天之性乃是純陽之體,所以沒有乾坤之分,甚至有時還會有「坤道主靜,適合扶鸞」的說法,也導致現今一貫道中天才多為女性的現象。一般會先從虔誠發心的道親子女中,選擇已得道、未成年(一般為8~15歲)且茹素的孩童,觀察是否符合「根基深厚、性情淳良、品性端方、情欲淡薄、主敬存誠、意念精純、愿力深宏、志力堅恆」等條件,並確認其有意為道奉獻者,便將其送往前人或點傳師常住的佛堂,開始進行訓練。

天才的訓練方式並不容易,通常需要每天靜坐,每次至少兩小時,甚至四、五個小時,務使其能坐到一念不生;在不進行坐功時,通常還要背誦經典、古文與內容較佳的鸞訓,其日課則是學習灑掃應對、按時誠心禮拜、整理佛堂內外、習字讀書,以收存誠去邪之功,養成意念靜定的習慣;此外,也要聽講道理。經過一、兩個月後,負責訓練的前人即開始讓準天才手持木筆,兩眼微閤,在沙盤之上劃圓圈,觀察其靜定的程度。等再過一段時間之後,若精神已經能夠慢慢趨於入定的狀態,前人便會焚表請示,請仙佛加靈在天才的身上,讓天才在劃圓圈時,能夠自然寫出字來。開始時可能只有幾句,稱為「教筆」;後來慢慢可以越寫越多,終致成篇,稱為「出筆」。一旦出筆之後,必須立愿擔任天才之責,才能正式具備天才的資格,而能夠開始在正式場合中扶鸞。一般認為較聰明或是較有佛緣的孩童,會比較容易跟仙佛合靈,而能很快地扶出字來。若是性情好動、雜念繁多、不能靜定,無法與仙佛相感應者,則被視為訓練不成,此時便通知家長領回,繼續求學,恢復一般孩童的生活。

飛鸞批訓時,必須先行「獻供禮」表示虔誠敬意;接著行「請壇禮」,燒大把香恭請諸天神佛臨壇護法,並焚表叩請神靈降壇批訓。接下來將沙盤置於桌上,天、地、人三才各就各位,分別站在沙盤的一端。天才持木筆,地才備妥紙筆,兩人對面站立;人才持木耙站在中央;圍觀的眾人則分乾道(男性)、坤道(女性)各站一邊。接著臨壇的仙佛進駐天才的身上,揮動天才雙手握的木筆,天才則閉眼、橫書開始批訓。橫書是指天才書寫時,寫的字不是給自己看,而是呈現轉90度的橫寫文字,以方便人才報字。通常先寫一首七言或五言詩作為序詞,並自報聖號;此時圍觀者便能知道到壇的是哪位仙佛,再以跪拜之禮叩首接駕,以示恭敬。禮畢之後,眾人又圍攏上來,天才便繼續書寫文字。人才一看到出字,立刻以清晰、洪亮的聲音念出字來,一面用木耙將沙上的文字抹平;地才同時一邊眼看沙盤,一邊耳聽人才報字並立即筆錄。每次在沙盤上的字數大約為三~五字,三才即用這樣的方式反覆書寫、報字、謄錄,直至完成一篇訓文。

仙佛借用天才之身,需要天才主動入定,並由仙佛藉著「提靈」或「合靈」的方式來進行。所謂「提靈」是指仙佛把天才的靈提至旁邊,完全由仙佛之靈控制天才的身體;「合靈」則是指仙佛的靈與天才的靈合在一起共用天才的身體,但由仙佛的靈來主導。此外,三才之間誠心靜意的配合也很重要:如果天才心中浮躁或有雜念、地才與人才有修行不純、分心旁騖的狀況,三者之間就不能順利搭配,也會影響鸞訓的品質。若是三才心存二意、不能專一誠靜,那就更無法感應上天,而達到人神合一的狀況,如實批出訓文了。

三才之中,以天才的資格限制較多,通常在成年之後即不再續任;一貫道中的說法是因為發育完全,後天的智識已開,較無法再與仙佛純誠感應的緣故。卸任的天才回歸常人生活後,多半選擇清修而不結婚,繼續在道場中服務;但亦有少數會選擇與其他道親結婚,過著全家共修的生活。地才和人才的資格較沒有具體的規定,一般會選擇能夠專心致志、且文字能力較高的清口道親擔任。此外,地才因為需要抄錄訓文,所以書寫速度不能過慢;而人才負責看沙盤的字跡及對現場大眾報字,所以還需要眼明且聲音較為宏亮、清晰者等條件。